在今年的全国“无车日”活动中,我市公共交通又增添了花絮,28辆大运量公交车投入一号线运行,引起了市民的热议,也引起人们对发展我市公交事业的深层次思考。
以创新的理念跨越式发展我市公共交通事业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载体,为广大市民提供机动性(流动性)和可达性服务。发展公共交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传统的观点认为,是保证公共交通车辆在道路上流畅地运行。但更准确地说,发展公共交通的终极目标是快速、高效、方便和节省费用地使人员流动起来(提高机动性和可达性),车辆的流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式工具而已。
为达到这个终极目标,城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间断地选择各种先进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开辟了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在近邻的常州,在全省率先开通BRT(快速公交系统)。镇江发展公共交通应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国家规定,申报地铁的城市,基本条件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GDP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300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条件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GDP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2008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66亿元,GDP达到1408亿元,城区人口105万人,显然目前不具备建设轻轨的国家规定的条件。
近年来国际、国内热烈讨论并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公共交通形式: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BRT是介于轨道模式与公交模式之间的“第三种方式”,联合国人居中心、世界银行、国际能源机构和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均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革命性方案。我市即将完成修编的《城市客运交通规划》,也将建立BRT线路列入规划。新建的镇大公路预留了BRT专用道。
BRT系统需建立采用物理隔离的专用道系统,购置总长度25-27m,四个车门的专用车辆,建立封闭式站台,车外站台检票,交叉口信号优先子系统等设置,每公里造价2000万-7000万,根据我市道路的现状和政府财力,显然不具备立即实施BRT的条件。
但面对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两铁”(京沪高速列车、沪宁城际列车)的建设,城市群之间的快速交通连接而带来的巨大的客流,市内公共交通如何对接?如何构建具有镇江特色的新一轮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市政公用局和市公交总公司启动了创新思维,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行模式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实行重点跨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贴近我市现状,近期能够实施的“大运量公交运行模式”,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现有的运行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运量公交一号线的开通实现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史上的五个第一:第一次投入13.7米公交车,第一次采用低地板设计,第一次装置自动变速器,第一次安装空气气囊,第一次启用GPS报站系统。从而实现了五大跨越:
1.运量从单车80-90人,到单车130人的跨越;
2.车身从两车门10米、11米系列,到特大型的三车门14米系列的跨越;
3.高地板上下车二级踏步,到低地板的上下车一级踏步的跨越;
4.头、腰、尾、牌数字显示,到汉字显示的跨越;
5.车厢普遍单项报站器,到配置GPS报站系统滚动字幕与报站器同步报站的跨越。
大运量公交一号线的开通在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民本思想应贯穿于公交事业发展的始终
我市公交近几年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从来没有像大运量公交一号线开通那样在全市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市民高度关注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充分说明公共交通事业是与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市政公用局、市公交总公司,今年以来,针对我市城市建设大推进、大跨越,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规模扩大,居民的生活空间更为广阔,出行距离不断增加,而产生的交通需求,以及随着百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的客观实际,作出了一系列体现民意,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重大举措。首先扩大运力增加投放车辆,4月1日首批购置51辆环保节能公交车集中投放到市区主干线运营;同时加速推进场地建设,将公交停车场站面积扩大1.5倍;紧接着全面优化线网布局。充分尊重民意,及时发布信息,通过媒体网络公示、市民评议等方式,公开征集意见,研究制订了《城市公交营运服务线网优化方案》,8月份全部实施到位,共调整线路21条,新辟和优化4条夜班专线,延长7条夜班线路和8条白班线路的营运时间,每天增加对9条线路、100多个车次的运力投放。9月22日又投放包括28辆大运营公交车在内的40辆空调车,开通大运量公交一号线。这一个个举措,彰显了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中的民本思想,显现了公共交通人性化光辉。我市公交在向建设“百姓公交”、“大众公交”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城市公共交通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决策问题,是发展理念问题。谁是公共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受益者?公共交通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是否为全体市民带来方便和舒适?这是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的根本问题。
始终不渝地践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最早提出,城市的四项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全世界不同的公共交通技术和基础设施构成各式各样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国家在经历过小汽车过度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之后,最终都明智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自从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以后,公交优先在全国各个城市得到实施。2007年,镇江市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我市“公交优先”实施工作。首先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量大,价格低的优势,引导群众选择以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努力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合理使用城市道路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按照市政府优先发展公交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把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政府的财政支持,有效的财政资助管理,促进了我市公共交通“裂变”式的发展。大运量公交一号线总投资达3000万,开创我市公交运力单项投资之先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能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的顽症。我市部分路段在高峰时段也已出现拥堵;随着市中心商贸圈进一步打造,市中心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开通大运量公交正是市政府落实《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前瞻性的举措。
跨越式发展从做实事、做成事开始
日前市委领导提出:跨越发展是镇江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坚持的发展主线。
跨越发展就是超常规发展,划阶段的发展,快速度、高效率的发展。但首先是科学发展,因此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行千里。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镇江市十大建设工程就是我市跨越发展的累累硕果,就是这样的一件件实事项目构建了我市跨越发展的总体态势。
大运量公交一号线开通也是标志我市公共交通事业跨越发展的一件实事项目。为办成这件实事,市政公用局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快速推进,从今年5月份提出大运量公交的设想方案到9月22日大运量公交一号线开通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镇江公交发展史上五大跨越,这期间市政公用局党委召开十多次专题会议,组织去苏州、无锡、常州、合肥等地考察调研,借鉴各地经验。公交总公司修改了10次技术协议,向整车厂和配套厂商提出前20条整改意见和后20条整改意见,一共提出关于质量、安全、人性化设计和配置等方面40多条整改意见,力求尽善尽美,镇江一号线大运量公交车其设计和配置在全国是独无仅有的。
为办成这件实事,第一次组织样车上线路试,请交警支队领导一起考察道路交通适应情况,拟订道路、站棚、信号等改造调整方案;第一次通过网络媒体对车辆造型、车身颜色、线路设置、标牌标识等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市民对大运量公交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与网友们进行互动交流。
大运量公交一号线开通是这件实事项目的第一阶段,市政公用局制订和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动方案(2009—2011年)》,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1年,开通5条大运量公交干线,在全市建设形成以大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及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新一轮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全城“通达、方便、快捷、舒适”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和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佘顺宝)